2012年8月31日 星期五

ArchLinux 下使用羅技 Unifying 進行一對多配對

本來想打在自己的 Blog 上,不過考慮到是從 ArchWiki 上看來的,而且該文不長,所以直接在 Archwiki 上進行了翻譯(再怎麼說也是 Archwiki 的觀看人數比較多),相關內容可見Logitech Unifying Receiver

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

vim 化 w3m

W3M 是所知最好的文字瀏覽器, 然而即使有著類似 vim 的上下移動鍵,他是一款 emacs-like 而非 vim-like 的瀏覽器。較明顯的分別法從 C-f/C-b是做為游標移動到下/上一個位置而非 vi 系的下/上一頁就可略知一二,更別提滿滿的 Meta- 組合鍵了。所以很早就有將其 Vim 化的想法。但那時只找尋過相關文章,並直接套用其設定了事。

直到最近凍仁翔分享了 w3m 自訂快捷鍵的相關知識及個人自定義按鍵後,才想要重新設定過 w3m 的快捷鍵。


Vim 化中有幾個難點:一、他的命令都是大寫的要使用命令列輸入不好打;二、在命令列中沒有自動補完的功能;三、快捷鍵的明稱沒有統一性,要記起來頗有難度;四、沒有別名功能;五、快捷鍵只辨識前兩個序列,也就是說快捷鍵 :buffer(歷史記錄)和 :bmarks(書籤),w3m 都會判定成 :b,容易造成大量衝突。

不過也 w3m 定義 keybinding 很靈活:一、可做為快捷鍵的按鍵很多, /:?., 等符號都可使用;二、能以兩個按鍵做為一個動作的快捷,雖然只有兩個而不能以快捷捷模擬別名(alias),但除此之外的 Vim 一個動作也很少超過兩個鍵,因此設定起來相當充足;三、w3m 有 menu 的設定,可以利用 menu 做為命令列的代替之一。

以下是自己w3m 的快捷鍵設定,相較於 Vim,也使用了不少 pentadactyl 的概念在裡面。因此,Buffer 和 tab(分頁) 同義,而使用 history 來指稱歷史記錄。在 vim 中,buffer 指的是所有開啓過檔案的暫存,包含分頁開啓的。


$HOME/.w3m/keymap

# A sample of ~/.w3m/keymap (vim)
#
# Ctrl  : C-, ^
# Escape: ESC-, M-, ^[
# Space : SPC, ' '
# Tab   : TAB, ^i, ^I
# Delete: DEL, ^?
# Up    : UP, ^[[A
# Down  : DOWN, ^[[B
# Right : RIGHT, ^[[C
# Left  : LEFT, ^[[D
# vim :set fdm=marker noet
# invalidate defaults {{{
# 取消預設 keybinding。
keymap C-@  NULL
keymap C-a  NULL
keymap C-b  NULL
keymap C-e  NULL
keymap C-f  NULL
keymap C-g  NULL
keymap C-h  NULL
keymap TAB  NULL
keymap C-j  NULL
keymap C-k  NULL
keymap C-l  NULL
keymap C-m  NULL
keymap C-n  NULL
keymap C-p  NULL
keymap C-q  NULL
keymap C-r  NULL
keymap C-s  NULL
keymap C-t  NULL
keymap C-u  NULL
keymap C-v  NULL
keymap C-w  NULL
keymap C-z  NULL

keymap SPC  NULL
keymap !  NULL
keymap \"  NULL
keymap #  NULL
keymap $  NULL
keymap (  NULL
keymap )  NULL
keymap +  NULL
keymap ,  NULL
keymap -  NULL
keymap .  NULL
keymap /  NULL
keymap :  NULL
keymap ";"  NULL
keymap <  NULL
keymap =  NULL
keymap >  NULL
keymap ?  NULL
keymap @  NULL
keymap B  NULL
keymap D  NULL
keymap E  NULL
keymap F  NULL
keymap G  NULL
keymap H  NULL
keymap I  NULL
keymap J  NULL
keymap K  NULL
keymap L  NULL
keymap M  NULL
keymap N  NULL
keymap Q  NULL
keymap R  NULL
keymap S  NULL
keymap T  NULL
keymap U  NULL
keymap V  NULL
keymap W  NULL
keymap Z  NULL
keymap [  NULL
keymap ]  NULL
keymap \^  NULL
keymap a  NULL
keymap b  NULL
keymap c  NULL
keymap g  NULL
keymap h  NULL
keymap i  NULL
keymap j  NULL
keymap k  NULL
keymap l  NULL
keymap m  NULL
keymap n  NULL
keymap o  NULL
keymap q  NULL
keymap r  NULL
keymap s  NULL
keymap u  NULL
keymap v  NULL
keymap w  NULL
keymap z  NULL
keymap {  NULL
keymap |  NULL
keymap }  NULL

keymap M-TAB  NULL
keymap M-C-j  NULL
keymap M-C-m  NULL

keymap M-:  NULL
keymap M-<  NULL
keymap M->  NULL
keymap M-I  NULL
keymap M-M  NULL
keymap M-W  NULL
keymap M-a  NULL
keymap M-b  NULL
keymap M-c  NULL
keymap M-e  NULL
keymap M-g  NULL
keymap M-k  NULL
keymap M-l  NULL
keymap M-m  NULL
keymap M-n  NULL
keymap M-o  NULL
keymap M-p  NULL
keymap M-s  NULL
keymap M-t  NULL
keymap M-u  NULL
keymap M-v  NULL
keymap M-w  NULL

keymap UP  NULL
keymap DOWN  NULL
keymap RIGHT  NULL
keymap LEFT  NULL

keymap M-[E  NULL
keymap M-[L  NULL
keymap M-[Z  NULL

keymap M-[1~  NULL
keymap M-[2~  NULL
keymap M-[4~  NULL
keymap M-[5~  NULL
keymap M-[6~  NULL
keymap M-[28~  NULL

# }}}

# Page/Cursor motion {{{
keymap C-f NEXT_PAGE
# pentadactyl-like
keymap SPC NEXT_PAGE
keymap C-b PREV_PAGE
keymap l MOVE_RIGHT
keymap h MOVE_LEFT
keymap C-d MOVE_DOWN
keymap C-u MOVE_UP
#keymap  MOVE_RIGHT1
#keymap  MOVE_LEFT1
keymap j MOVE_DOWN1
keymap k MOVE_UP1
keymap C-y DOWN
keymap C-e UP
keymap zH SHIFT_LEFT
keymap zL SHIFT_RIGHT
keymap zh LEFT
keymap zl RIGHT
keymap 0 LINE_BEGIN
keymap \^ LINE_BEGIN
keymap $ LINE_END
keymap zz CENTER_H
# self add
keymap zZ CENTER_V
#keymap M-g GOTO_LINE
keymap gg BEGIN
keymap G END
keymap w NEXT_WORD
keymap b PREV_WORD
# emacs-like
keymap C-a LINK_BEGIN
keymap C-e LINK_END
keymap TAB NEXT_LINK
# pentadactyl-like, maybe change to ]l
keymap ] NEXT_LINK
keymap M-TAB NEXT_LINK
# pentadactyl-like, maybe change to [l
keymap [ PREV_LINK
# pentadactyl-like
keymap f MOVE_LIST_MENU
#keymap  NEXT_RIGHT
#keymap  NEXT_LEFT
#keymap  NEXT_DOWN
#keymap  NEXT_UP
#keymap  NEXT_RIGHT_DOWN
#keymap  NEXT_LEFT_UP
keymap C-o UNDO
keymap C-i REDO
#}}}

# Hyperlink operation {{{
keymap C-m GOTO_LINK
keymap C-j GOTO_LINK
# original-setting
keymap C-t TAB_LINK
#keymap M-C-j SAVE_LINK
#keymap M-C-m SAVE_LINK
# original-setting
keymap I VIEW_IMAGE
#keymap M-I SAVE_IMAGE
#keymap  SUBMIT
# peek curl url
keymap c PEEK 
#keymap u PEEK_LINK
# original-setting
keymap i PEEK_IMG 
keymap gC-g INFO
keymap C-g LINE_INFO
# automark url use w3m setting
#keymap : MARK_URL
#keymap ";" MARK_WORD
#keymap M-: MARK_MID
#keymap F FRAME
#keymap M EXTERN
#keymap M-M EXTERN_LINK
#keymap L LIST
# pentadactyl-like
keymap F LIST_MENU
# }}}

# File/Stream operation {{{
#keymap :o GOTO
keymap o GOTO
keymap O GOTO_RELATIVE
#keymap :t TAB_GOTO
keymap t TAB_GOTO
keymap T TAB_GOTO_RELATIVE
#keymap :r LOAD
keymap @ READ_SHELL
keymap # PIPE_SHELL
keymap | PIPE_BUF
# }}}

# Buffer operation {{{
#keymap B BACK
keymap L NEXT
keymap H PREV
#keymap :his SELECT_MENU
keymap ,be SELECT
keymap gf VIEW
#keymap :w SAVE
#keymap :W PRINT
# self add: edit mode, or use i/I?
keymap e EDIT
#keymap S SAVE_SCREEN
keymap E EDIT_SCREEN
keymap r RELOAD
#keymap  RESHAPE
keymap C-l REDRAW
#keymap  DISPLAY_IMAGE
#keymap  STOP_IMAGE
# }}}

# Tab operation {{{
# TODO may change to C-tC-t
#keymap C-t NEW_TAB
#keymap C-w CLOSE_TAB
keymap d CLOSE_TAB
keymap D CLOSE_TAB
keymap gt NEXT_TAB
keymap gT PREV_TAB
#keymap b TAB_MENU
#keymap :buffer TAB_MENU
# TODO may change to C-tl
keymap C-wl TAB_RIGHT
keymap C-wC-l TAB_RIGHT
keymap C-wh TAB_LEFT
keymap C-wC-h TAB_LEFT
# }}}

# Boookmark operation {{{
# confilct to TAB_MENU
#keymap :bmarks VIEW_BOOKMARK
keymap a ADD_BOOKMARK
keymap A ADD_BOOKMARK
#keymap M-b BOOKMARK
# }}}

# Search {{{
keymap / SEARCH
keymap ? SEARCH_BACK
keymap n SEARCH_NEXT
keymap N SEARCH_PREV
keymap C-r ISEARCH_BACK
keymap C-s ISEARCH
# }}}

# Dcitionary look-up {{{
# TODO see README.dict
#keymap M-w DICT_WORD
#keymap M-W DICT_WORD_AT
# }}}

# Mark operation {{{
# TODO knowing how to use this feature
# FIXME confilct with menu
keymap m MARK
# self add
keymap C-n NEXT_MARK
keymap C-p PREV_MARK
# self add
keymap \" REG_MARK
# }}}

# Miscellany {{{
# self add
# ranger-like: gx to go other position
keymap : MENU
# self add
#keymap :map ? HELP
# self add
#keymap :pref OPTIONS
#keymap C-k COOKIE
#keymap :ver VERSION
#keymap C-h HISTORY
# plugin-like
#keymap ,be HISTORY
#keymap :dl DOWNLOAD_LIST
#keymap  CHARSET
#keymap  DEFAULT_CHARSET
# pentadactyl-like: :dia console
#keymap :mes MSGS
#keymap m MOUSE_TOGGLE
#keymap C-w WRAP_TOGGLE
#keymap :: COMMAND
# self configured i3-like: open dmenu
keymap M-c COMMAND
#keymap  ALARM
#keymap M-o SET_OPTION
#keymap  SETENV
#keymap :map DEFINE_KEY
# pentadactyl-like :rehash
#keymap :source REINIT
keymap ! SHELL
keymap C-c INTERRUPT
#keymap :q QUIT
keymap ZZ QUIT
keymap ZQ EXIT
keymap C-z SUSPEND
# }}}

# User defined keymaps {{{
# goto homepage
keymap gh GOTO https://www.google.com/
keymap gH TAB_GOTO https://www.google.com/
# }}}

$HOME/.w3m/menu

# A sample of ~/.w3m/menu  (submenu type)
#
# menu MENU_ID
#  func  LABEL FUNCTION KEYS
#  popup LABEL MENU_ID  KEYS
#  nop   LABEL
# end
#
# MENU_ID
#  Main:   Main Menu
#  Select: Buffer selection menu

menu Main
 func ":            (:)" COMMAND  ":"
 nop "----------------"
 func ":open        (o)" GOTO  "oO"
 func ":tabopen     (t)" TAB_GOTO "tT"
 func ":read        (r)" LOAD  "rR"
 nop "----------------"
 func ":w           (w)" SAVE  "w"
 func ":W           (W)" PRINT  "W"
 nop "----------------"
 func ":history     (h)" SELECT_MENU  "hH"
 popup ":b-         >(b)" Bxxx      "bB"
 func ":dl          (d)" DOWNLOAD_LIST "dD"
 nop "----------------"
 func ":source      (s)" REINIT  "sS"
 popup ":m-         >(m)" Mxxx  "mM"
 func ":preferences (p)" OPTIONS  "pP"
 func ":version     (v)" VERSION  "vV"
 nop "----------------"
 func ":quit         (q)" QUIT  "qQ"
end

menu Bxxx
 func ":buffers     (u)" TAB_MENU "uU"
 func ":bmarks      (m)" VIEW_BOOKMARK "mM"
end

menu Mxxx
 func ":map         (?)" HELP  "?"
 func ":messages    (e)" MSGS  "eE"
 func "map keys     (m)" DEFINE_KEY "mM"
end


另外,如果有更新版本會同步到lycsjm/homeconfig 下的 .w3m 中。

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

使用 github.com 同步管理個人資料設定檔

#老實說這幾天堆了一大堆沒寫的資料在 blog 中,但是都不是很想動筆,剛好現在想動手指而又找不到遊戲可以玩,就轉成寫文章的動力好了。

之前在 Github.com 上找資料時曾經看過有人在上面管理 .vim/.vimrc 甚至是整個 $HOME directory 上的多個 dotfile 的管理,只是一直都沒有付諸實行,直到這次硬碟壞掉才真正付諸實行。


目前選用的是 Sursolid 的方法,自己用 alias 設定一個新的命令,如此一來既不用創一堆連結,也不會讓 $HOME 資料夾變成一個 git 的 repo。


首次設定

# 創 git repo 的資料在 $HOME 下 $ cd ~ $ mkdir .homeconfig.git # homeconfig 之簡寫,因為太長不好打 $ echo "alias hc='git --git-dir=$HOME/.homeconfig.git/ --work-tree=$HOME'" >> .zshrc $ source .zshrc # 初始化 git repo $ hc init $ hc add .zshrc $ hc commit -m 'Initial commit' # 上傳到 github $ hc remote add origin git@github.com:GITHUB_USERNAME/homeconfig.git $ hc push origin master 
同步設定:
$ cd ~
# 備份
$ mv .zshrc .zshrc.bakup
$ git clone git@github.com:GITHUB_USERNAME/homeconfig.git homeconfig.git
$ mv homeconfig.git/.git .homeconfig.git
# 連 dotfile 也一起複製到 .
$ setopt -s dotglob
$ mv -i homeconfig.git/* .
$ rmdir homeconfig.git

另外由於 repo 本身就位於 $HOME 下,創建 $HOME/.gitignore 等於對所有的 git repo 生效,若只有本 project 要單獨忽略的檔案要改寫在 $HOME/.homeconfig.git/info/exclude中


題外: blog 的 syntax highlighter  果然還是件麻煩的事,最想要 Python 的那種 code block ,可移除 >>> 和 return value 只留下可輸入的程式碼。

另外針對設定檔不在 $HOME 下而要使用 sudo 修改的此篇也不適用,不過在知道 patch 和 git patch 可用的情況下應該可多少做個備份。

參考:
Managing home .dotfiles with git and GitHub - Sursolid
c9s: 使用 Git 管理自己的 dotfiles
GitHub does dotfiles - dotfiles.github.com

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

Arch Linux 下將 FTP 掛載為虛擬硬碟

昨天在聽到學長說 Win 7 可以將 ftp 的連線做為虛擬硬碟連線,所以也想查查在 Arch Linux 的用法。

要掛載 ftp  需要安裝 curlftpfs, 在 Arch Linux 中放在 Community Repo 中:
$ sudo pacman -S curlftpfs
安裝後下此命令掛載

$ sudo curlftpfs -o user=<user>:<password>[,<option>] ftp://<url>[:<port>] /<mount path>

即可,其他自己使用到到的選項在以下列出:
allow_other: 讓一般使用者也可存取(而不只是 root)
ssl_try:  嘗試使用 SSL/TLS ,但若 FTP Server 不支援的話則不使用。
no_verify_peer: 當連上使用 SSL 的 FTP 的 Server 時,不驗證 CA。
codepage=<encode>: 設定 Server 的編碼

另外,自動掛載以可將下列命令寫入 /etc/fstab
curlftpfs#<user>:<password>@<url>[:<port>] /<mount path> fuse auto,user,uid=1000[,<option>] 0 0
另外,記得修改 /etc/fstab 的權限為 640 或 600,否則密碼就被其他人知道了。


reference:
Mount FTP - ArchWiki:掛載 FTP 的範例
curlftpfs(1): mount ftp host as local directory - Linux man page : curlftpfs 的指令選項

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

zsh 筆記(LaTeX 同步版)

zsh 筆記

lycsjm
June 15, 2012
最近比較偏好用 TeX 把文章打完再貼上來的模式了,不過因為 Blogger 還沒有微調過所 以看起來很醜 Orz。這篇文章會在我更新 LaTeX 時更新。
按鍵綁定:
在 bash 中的 bind 在 zsh 改用 bindkey,如果寫了
bind ’"
C-o":"ranger-cd
C-m"’
在 zsh 中則要寫成
bindkey -s "
C-o" ranger-cd"
C-m"
其中 -s 代表將其後的內部字串轉輸出成外部字串,當成手動輸入的命令來使用。
Last modified: Friday, June 15th, 2012 12:04:13am

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

vimwiki ver 1.3dev 中文破翻譯

Vimwiki 學習筆記

2012-02-29 update:看到Vim 文檔中文計劃(簡)了,也就是 說我不必要翻譯就可以了Orz,因此blogger部份不再更新(除非我有開始要同步這部份XD)
2012-02-29 Update:看到有人reference到一篇看來可能翻的比我好的,因此先記下來 Vimwiki|隨便忘記 Wiki

懷疑論者的墓誌銘: 我的筆記軟體使用心得 知道 vimwiki 這套筆記軟體後覺得這很可能是我要的東西(治不好的 vim 控),然後按照我 很糟糕的個性基本上都會想把使用手冊讀過一次然後再全部忘掉,為了不發生同樣的悲劇, 也基於想多試一下 vimwiki 的心理,這次就用 vimwiki 把他本身的功能記錄並翻譯了一次,並順 便放上來。

1 未看網站

2 注意事項

  1. 在寫中文時我並沒有特別想把這篇放到網路上,因此可能前後誤譯、沒使用常見譯名、名 詞不同的部分很多。
  2. 也因為本來是自用的,所以有些地方沒有翻譯(像是 Golbal command、還有因為我不熟 HTML 所以在 template 和wiki2html 的地方就沒怎麼寫)
  3. 雖然如此,我還是希望如果有需要更正的地方可以和我連繫
  4. 剩下的部份可能有空才會補完了
  5. blogger中的目錄被拿掉了

3 Mappings

3.1 Global Mappings

  • [count]<Leader>ww 開啟第[count]個wiki index file
  • [count]<Leader>wt 以新分頁開啟…
  • <Leader>ws 列出可用的wikilist
  • [count]<Leader>wi 打開第count個diary的index file
  • [count]<Leader>w<Leader>w 打開第count個wiki中今天的diary wiki file
  • [count]<Leader>w<Leader>t 在新分頁中打開第count個wiki中今天的diary wiki file

3.2 Local mappings

3.2.1 Normal Mode

  • <Leader>wh 把目前這頁轉成HTML
  • <Leader>whh 把目前這頁轉成HTML並用瀏覽器檢視
  • <CR> 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
  • <S-CR> 分割且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,在某些terminal沒作用
  • <C-CR> 垂直分割且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,在某些terminal沒作用
  • <C-S-CR> 開新分頁且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,在某些terminal沒作用
  • <Backspace> 回到前個wiki頁面
  • <Tab> 移到目前面頁的下個連結
  • <S-Tab> 移到目前頁面的上個連結
  • <Leader>wd 刪除目前頁面
  • <Leader>wr 重命名目前頁面
  • <C-Space> toggle 清單的完成/未完狀態
  • = 增加標題等級
  • - 減少標題等級
  • <A-Left> 將這欄向左移,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A-Right> 將這欄向右移,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C-UP> 可能的話開啟前一天的日記檔。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C-Down> 可能的話開啟下一天的日記檔。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2-LeftMouse> 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  • Note: <2-LeftMouse> 是點兩下左鍵
  • <S-2-LeftMouse> 分割且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C-2-LeftMouse> 垂直分割且進入連結(可能新增頁面)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  • <RightMouse><LeftMouse> 回前頁 # 這裡好像有問題…

3.2.2 Insert Mode

  • <CR> 到table正下方的cell,如果是最後一個則新增一列
  • <Tab> 到table的下個cell,如果是最後一個則新增一列

3.2.3 Text object

  • ah 一個section片段
  • ih 沒有線的一個section片段
  • a\ 一個table中的cell
  • i\ 一個表中的inner cell
  • ac 一個表中的欄
  • ic 一個表中的inner欄

4 Commands

4.1 Global Commands

4.2 Local Commands

  • :VimwikiGoto 直接前往arg所指頁面
  • :VimwikiSearch /pattern/ 在本Wiki的所有檔案尋找/pattern/
    • 要顯示所有符合列表請使用:lopen
    • 要顯下個符合列表請使用:lnext
    • 要顯示上個符合列表請使用:lprevious
  • :VimwikiBacklinks 搜尋連結到本頁面的所有wiki連結
    • 要顯示所有符合列表請使用:lopen
    • 要顯下個符合列表請使用:lnext
    • 要顯示上個符合列表請使用:lprevious
  • :VimwikiTable cols rows 創造cols欄rows列的表,預設為2 x 5
  • :VimwikiTableMoveColumnLeft, :VimwikiTableMoveColumnRight 將目前的欄往天或往右移 已mapping到<A-Left>和<A-Right>
  • :VimwikiGenerateLinks 將現在所有有效的連結插入此頁面中(不包含自己)

5 Wiki syntax

目前使用的的wiki syntax是google的wiki語法其子集,可切換成Mediawiki的 標記語法,但目前不支援該語法轉成HTML的功能。

5.1 Typefaces(字體)

  • *粗體*
  • _底線_
  • ~~刪除線~~
  • `code(非語法)文字`
  • ^^
  • ,,,,

5.2 Links

5.2.1 內部連結

  • CamelizedWords會被視為wiki連結(目前自己已禁用)
  • [[這是一個link]]
    • [[這是一個link|這是其敍述]]
    • [[這是一個link][這是其敍述]]

5.2.2 外部連結

  • 可直接辨視http、mailto、和ftp的連結
  • [http://這是外部連結 這是其敍述]

5.2.3 圖片、圖片連結

圖片連結指的是連結到副檔名為jpg、jpeg、png或gif的檔案(大寫可辨視)。
  • 可以直接用連結 = <img src="連結" />
  • [[本地圖片的路徑]] = <img src = "連結" />
    • 相對路徑是從path_html開始找的
  • [[連結當然也可以使用雙中括弧]] = `img src="連結" />
  • [[圖片連結|敍述]] 顯示敍述的連結 = <a href="圖片連結">敍述</a>
  • [[圖片連結|替代文字|]] 會顯示圖片 = <img src="圖片連結" alt="替代文字" />
  • [[圖片連結|替代文字|樣式]] = <img src="圖片連結" alt="替代文字 style="樣式" />
  • [[圖片連結||樣式]] = <img src="圖片連結" style="樣式" />
  • `[[原始圖片|縮圖]]` = <a href = "原始圖片><img src="縮圖" /></a>

5.3 Headers

  • = Header level 1=
  • == Header level 2==
  • 以此類推(共6個)
  • 可以設定不同顏色
    • 例::hi VimwikiHeader1 guifg=#ff0000
  • 在第一個'='前若有空格則會將該Header置中

5.4 Paragraphs

一個段落是以第一行沒有縮排行為一組,不同段以空白行做分格

5.5 Lists

  • 無序的清單以*或-啟始附加一空白
    • 以四格為縮進來創造子清單
    • *或-可以混使用
  • 有序的清單以#開頭加一空白
    • 不可能混合有序和無序的清單
  • 一個清單可以有多行,有同樣縮進即可
  • 名詞:: 定義 定義清單
    • 名詞和定義不一定要同時存在,但一定要有::

5.6 表格

表格是每個cell皆由|分隔的表格,在第一欄的部份在html中會被highligh為table的 header。而>代表向左合併欄,\/代表向左合併合併欄。

5.7 預先處理文字

{{{}}}中的文字會被視為一組預先處理的文字。可以另外附加資訊在{{{tag上,如
`{{{class="brush: python"`
    def hello(world):
        pass
`}}}`
這會輸出以下的HTML結果:
    <pre class="brush: python">
        def hello(world):
            pass
    </pre>
  • 在使用外部js的上色工具時可能會用到。
  • 可設定以vim可認知的方式來hightlight 預處理文字區塊,詳見nested_syntaxes

5.8 數學式

數學公式可以使用MathJax在HTML中呈現和highlight。
有三種可以用的語法:行內、區塊、和區塊環境。
行內
\(數學式\) #和LaTeX的的一樣
區塊
{{$ #這行必須單獨存在
數學式 #不論有幾行都會被縮成一行
{{$ #這行也必須單存在
行內區塊
{{$%LaTeX的環境名稱% #這行的環境名稱是特定的LaTeX環境
數學式
}}$
  • 數學式在Vim中會自動highlight,但是在HTML中顯示有兩個替代選項
    • 使用MathJax伺服器來顯示:在HTML header的模版中加入下行
      •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://cdn.mathjax.org/mathjax/ latest/MathJax.js?config=TeX-AMS-MML_HTMLorMML"></script>
    • 在本地瑞安裝MathJax,存了MathJax後在HTML中加入下行
      •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<mathjax_folder>/MathJax.js?conf ig=TeX-AMS-MML_HTMLorMML"></script>
      • <mathjax_folder>應該是放置MathJax的資料夾相對於模版資料夾的路徑

5.9 區塊引用

起頭有著四個或更多空白的文字部份會成為區塊引用。
雖然在vimwiki中不會特別標示,但是可以用HMTL中的CSS來設定。區塊引用常用於引入長 篇的文字時。

5.10 註解

在vimwiki中以%%開始的行視為註解。只有以%%開頭的行才算。

5.11 水平線

以四或更多個-開始的行會被視為水平線 = <hr />

6 Folding/Outline

Vimwiki可以fold header或是列表物體

7 PlaceHolders(佔位符)

  • %toc 目錄名 加入目錄
  • %title 標題名 加入標題
  • %nohtml 加入後該頁不會被編成HTML檔
  • %template 模版名 使用特定的模版在此頁上

8 Todo List

完成清單是一組清單可確認完成與否,利用C-Space來切換開關與否,其中母清單的完成 狀況會依子清單而改變。(可修改g:vimwiki_listsyms來用不同的symbol)
可以在visual模式下一次切換多個list item

9 Tables

:VimwikiTable預設會創造出2 * 5的表格。可以使用<TAB>或是<CR>來快速切換到鄰近表格 ,可以使用gqq或gww來Format

10 Diary

可使用<Leader>w<Leader>w開啟,可設定g:vimwiki_diary_months來選擇月份。

11 Calendar interation

可以和Calendar.vim整合,來 創造diary notek

12 Options

有全域和個別wiki(區域)的,全域的選項改變都使用以下的形式:
    let g:option_name=option_value

所有區域的選項都是wiki列表中的dictionary,以下列的表式方式:
    {'option1': 'value1', 'option2': 'value2', ...}
例如以下的例子:
let g:vimwiki_list=[{'path': '~/my_site/', 'path_html': '~/public_html/'},
    \ {'path': '~/my_docs/', 'ext': '.mdox'}, {}]
就有了3個wiki,第一個wiki放在~/my_site/下,html會放在~/public_html下,第二個 wiki的副檔名為.mdox,而空白的 dictionary 代表使用預設的選項。
也可以例用個別的 dictionary 來創造wiki,例如以下的式子:
    let wiki_1 = {}
    let wiki_1.html_template = '~/public_html/template.tpl'
    let wiki_1.nested_syntaxes = {'python': 'pyton', 'c++': 'cpp'}
    let g:vimwiki_list = [wiki_1]

12.1 per wiki options

使用:
let g:vimwiki_list=[{'path': '~/my_site/', 'path_html': '~/public_html/'},
    \ {'path': '~/my_docs/', 'ext': '.mdox'}, {}]
設定
option default value comment
path ~/vimwiki wiki 檔案的放置路徑
path_html ~/vimwiki_ html 從 wiki 檔產生的HTML其放置處
auto_export 0(0, 1) 是否自動產生 HTML 檔案
index index index 檔案的名字(不含副檔名)
ext .wiki 副檔名
syntax default(default, media) wiki 語法
template_path ~/vimwiki/template/ HTML 模版放置處
template_default default 預設模版的名字
template_ext .html 預設的模版副檔名
css_name style.css 使用的css名稱
maxhi 1(0, 1) 是否檢查有不存在的連結
nested_syntax {} 使用特定類型的vim highlight
diary_rel_path diary/ diary wiki路徑
diary_index diary diary wiki 檔的index檔其名字
diary_header Dhary diary index 的 Header 名字
diary_line_count 4 diary index 中每一列的連結數
custom_wiki2html '' 轉成 HTML 的 script 其名字

12.2 global options

使用:
    let g:option_name=option_value
來定義。
option default comment
g:vimwiki_hl_headers 0(0, 1) 使用自訂的header highlight
g:vimwiki_hl_cb_checked 0(0, 1) 完成列表物件設為註解色
g:vimwiki_global_ext 1(0, 1) 以已登記副檔名判斷為wiki檔
g:vimwiki_upper   用來判斷視為 WikiWord 的字母
g:vimwiki_lower   用來判斷視為 WikiWord 的字母
g:vimwiki_auto_checkbox 1(0, 1) 是否自動做出checkbox
g:vimwiki_menu 'Vimwiki' 可選的GUI選單
g:vimwiki_stripsym   替換不可用的sym
g:vimwiki_badsyms   在此處的列表會自動被替換
g:vimwiki_listsyms ' .oOX' 母清單完成狀態所代表的符號
g:vimwiki_use_mouse 0(0, 1) 是否是用滑鼠的 mappings
g:vimwiki_folding 0(0, 1) 是否使用folding
g:vimwiki_fold_lists 0(0, 1) 是否folding list
g:vimwiki_camel_case 0(0, 1) 是否將 WikiWord 視為連結
g:vimwiki_list_ignore_newline 1(0, 1) 是否忽略列表物件中的新行
g:vimwiki_use_calendar 1(0, 1) 是否使用 calendar addons
g:vimwiki_browsers   開啟HTML的瀏覽器(字串列表)
g:vimwiki_table_auto_fmt 1(0, 1) 表格是否自動格式化?
g:vimwiki_w32_dir_enc '' 是否以特定編碼創造資料夾
g:vimwiki_CJK_length   Vim73廢棄
g:vimwiki_dir_link '' 如何開啟目的為資料夾的連結
g:vimwiki_html_header_numbering 0(0, 1, 2) 是否為Header編號
g:vimwiki_html_header_numbering_sym '' Header 編號後使用的符號
g:vimwiki_file_exts (略) 連結不會轉成 .html 的檔案類型
g:vimwiki_valid_html_tags (略) 在 vimwiki 能使用的 HTML 標籤
g:vimwiki_user_htmls '' 其他自有的 .html(不會被刪)[,]
g:vimwiki_conceallevel 2 #不確定
g:vimwiki_url_mingain 12 多長後的 URL會被略縮 #不確定
g:vimwiki_url_maxsave 12 #不確定
g:vimwiki_debug 0(0, 1) 顯示除錯訊息
g:vimwiki_diary_moths (略) 日記示的月份

13 template

template 的格式應該看起來像這樣:
    <html>
    <head>
        <link rel="Stylesheet" type="text/css" href="%root_path%style.css" />
        <title>%title%</title>

        <meta http-equiv="Content-Type" content="text/html; charset=utf-8" />
    </head>
    <body>
        
%content%
</body> </html>
  • %title% 會被替換成用vimwiki-tilte中所設定的名字
  • %root_path% 會被替換成子資料夾數目的../。舉例來說,在連結 [[dir1/dir2/my page]] 中的%root_path%會被換成../../
  • %content% 會被換成 wiki 檔的內容。
  • 如果不使用預設的模版內容,則只要在該頁加入%template 使用的模版名稱

14 wiki2html

#TODO 待補完,見:help vimwiki-option-custom_wiki2html 預設的script放在 $VIMHOME/autoload/vimwiki/customiwiki2html.sh 中

15 相容其他plugin

15.1 Snipmate

Vimwiki預設的<Tab>按鍵會和Snipmate的衝到,因此要在 ~/.vim/ftplugin/vimwiki.wiki 中的
inoremap <expr> <buffer> <Tab> vimwiki_tbl#kbd_tab()

換成其他的熱鍵,例如:
inoremap <expr> <buffer> <C-Tab> vimwiki_tbl#kbd_tab()
參考: 用 Vimwiki 写博客 - 闲耘™.博客

last modified: 2011-02-29
stat: unfinished
last position:

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

Arch…算是真正的啟始文章嗎?

arch已經裝了兩次…但是就是沒在記流程(討厭像這系列Arch 安裝 « 雲淡風清 一樣截圖…一方面是我懶,一方面是給我看的本來就沒什麼必要。至於新手就去看那系列吧,雖然我也算新手XD),不過也因此很多東西都沒有記下來,反而造成自己的困擾,最近可能會再安裝第三次,並留下我認為須要記錄的文字。

至於前兩次的安裝心得……官方的news果然很重要XD…
又…有關pacman的東西在/etc/pacman.d中

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

ibus 使用Ctrl-H代替Backspace

今天發現mozc可以使用^H、^N/^P、^M後又開始想要這樣設定,結果這次算是直接去改原始碼了(第一次感受到這方面的開源好處(誤)

其實不難,只是單純備份(因為當初在gcin做不到讓人我有點沮喪),以免日後忘了。目前只更改^H和^M的部份,因為倉頡不會用到左右

環境:
ubuntu 11.10
ibus 1.3.99.20110818

 /usr/share/ibus-table/engine$ diff table.py.orig table.py
1374c1374
<         elif key.code in (keysyms.Return, keysyms.KP_Enter):
---
>         elif key.code in (keysyms.Return, keysyms.KP_Enter) or ((unichr(key.code) == u'm' or unichr(key.code) == u'M') and key.mask & modifier.CONTROL_MASK):
1414c1414
<         elif key.code == keysyms.BackSpace:
---
>         elif key.code == keysyms.BackSpace or ((unichr(key.code) == u'h' or unichr(key.code) == u'H') and key.mask & modifier.CONTROL_MASK):






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
可代替cbox的chat widgit

本文所列的widgit目的和cbox完全相同,有以下幾個特點:
一、不必要有特別的帳號就可以使用。(就是沒有「註冊」這個動作)
二、不是和IM連結的類型,也就是這個widgit是一個聊天室,而不是連絡所有人的窗口。
三、會自動更新,不會自動更新用留言板就好了


並期待能找到能使用頭像的wigdet。

以下是目前找到可代替的名單
 iShoutbox - Free Remotely Hosted Shoutboxes:自動更新如果五分鐘沒人說話就會停了,沒頭像貌,可能有25秒的發言期間限制,除此之外蠻完美的。
 FreeShoutbox.net - Get Your Free Shoutbox!:沒時間,沒頭像,10秒更新一次
Start | MyShoutbox.com - Free Shoutbox For Your Homepage! Mini Chat:不會自動更新……

關鍵字:chatbox/shoutbox auto refresh

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

滑鼠鍵設定為特定按鍵之嘗試

結論是目前這三個軟體沒辦法讓滑鼠送出修飾鍵(modifier:Ctrl、Alt、Mod4/Super/Winkey等和其他按鍵一起按會有不同結果 的鍵(Shift不算)),也就目前無法做到如果把右鍵綁定成Ctrl,在按著右鍵的情況下點左鍵,會得到我住鍵盤的Ctrl再點擊左鍵的結果。

嘛…雖然說blogger改版次之後的頁面很棒,讓我有更多寫文章的欲望,但不巧最近又在混了Orz…

不過之前一個設定不見就要找很久很煩…所以決定至少在這裡留個索引,好讓人自己下次若要尋找時方便點。

由於換了新滑鼠(Logitech m950),然後有些按鍵在linux下沒有作要用要自行定義(該說正常又被婊嘛…),所以就尋找自行配鍵的方法,測試了xbindkeys、xvkbd、和xte。

xbindkeys主要是來修改對映鍵的,可以將收到的鍵值(滑鼠鍵)取代成另一個,不過得一直開著。


xvkbd和xte則是可以讓程式/script對電腦送出特定按鍵,讓電腦自動作用。不過不管是xvkbd還是xte,都只會送出一次的鍵值。xte雖然有keydown、keyup和key三種情況,但是還是只會送出一次,而且只送出keydown的情況他好像也沒反應,因此目前看來滑鼠鍵還沒辦法模擬修飾鍵。

參考:
 Logitech G700 mouse in Debian GNU/Linux » B1 :第一篇看到可自行設定的文章
The LOTP Guide to Using Your Logitech MX Mouse with Ubuntu | LOTP:適用於標準的Gnome介面